《中國歷史正述.導論》

《中國歷史正述.導論》

《中國歷史正述.導論》

中國的歷史,深遠而浩大。對歷史的書敘與界說,也是紛繁而龐雜。我們在此努力要做的,乃是應天時所之,盡綿薄之力,正述中國歷史,即用神傳文化史觀,光明、正面地書述華夏五千年輝煌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概觀。

一、歷史正義

何為歷史,按《說文解字》,歷者,「過也,傳也」;史者,「記事者也」。所以,歷史當是對所經歷過往的記述與傳承。那麼,甚麼才是人類不僅要經歷且要傳承的呢?換言之,歷史的記錄對象是甚麼?按《禮記‧玉藻》所載,黃帝「動則左史記之,言則右史記之」。乃知歷史的傳承最初是由史官對帝王的言論、作為及當時重大事件進行記錄。整理過的文字記錄,我們稱之為史書。歷朝歷代都有官方或私家記述歷史,於是歷史得以傳承。

由此,則又引出另一個我們必須明晰的問題,那就是帝王在中國歷史中的特殊地位與意義。

中國傳統史書均以帝王之言、之事為主軸而書述。蓋因天子奉天命而治世,承天道而立言,所以上天賦予帝王在人間的至尊之位,如《詩經》所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反過來,帝王的言行亦代表並影響這一朝歷史與文明的總體氣象。所以,中國古代,君王稱為天子,即天命之子,是上天選擇的治理天下的君王。

由於帝王有如此特殊的地位與意義,故而帝王的言行能治世,亦能亂世。

凡有道之君,其所言者(詔令),是治理天下的訓導與規範;其所行者,則法天知命,順道敬佛,應時愛民。而末世之君,所言多逆天叛道,背神謗佛;所事多享樂敗德,悖亂不經。無論治世亂世,都是天道循環的不同演繹,旨在完成文化的積澱和傳承,並給後世留下榜樣或教訓。「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帝王的言行是歷史記錄的主軸主線,而帝王言行中,最為重要的內容,則是解悟天象、領悟天道。

在不同歷史時期,上蒼會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對君王和世間進行點悟、開導乃至警示。所以歷代史官,還兼任觀測天象、占卜神諭、協定曆法和禮法等重大職責。這方面的記載,從甲骨文卜辭,先秦諸經、諸子,到後世歷朝史籍,不絕於書。歷史的足跡,始終與天命安排與教化同步,歷史的鋪排,正是天道在人世間正與負的演繹。

歷史史實之記載,大略分為三類:傳說、文字記載和文物。

對於傳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話。無論是中國,還是大家熟知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或是此輪西方文明源頭的古希臘,無不是以神話傳說為開端——創世、造人、人神同在,成為人類歷史共同的源頭。至於歷代後世,有關神、神言、神蹟、有志之士通過修煉得道回天的傳說與記載,史不絕書。

對於神話,歷代史學家為之秉筆直書,代代流傳,到了近代,人們卻因為現代觀念的影響,常常陷於史實、傳說、信史等概念的糾纏中,止步不前。

其實,我們今天所說的「信史」,無論《國語》、《左傳》,還是「二十五史」等,基本上是隔代史官對前代文獻與傳說進行整理彙編而成,而傳說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左傳》對「武王伐紂」的生動記述、《史記》對楚漢爭霸的逼真描寫,仔細推究起來,都是史家根據先人傳說編撰成文。而後世稱之為「信史」,其實質含義是:德信古人。

雖然各代史官在觀史、採信的角度與傾向等方面各有不同,或曲,或直,或有偏重甚至偏頗,但基於上天賜予著述者以深厚良知,德信古人的精神傳承不輟,基本史實的記載仍然包含於歷代書述之中。這也是為甚麼即使在無神論、進化論和現代變異觀念猖獗的當今,嚴肅的文史學者仍然還要援引上古與歷代神話傳說的根本原因。

人類,與人類的歷史,始於神的造化,而人,終將只能皈依於上蒼的恩賜。

這不是一個可信不可信的問題,也不是我們今天想當然地按照某種現代觀念去解讀的問題。這是一個人類來源的共同史實,是我們的祖先歷經千萬年滄桑與創痛,一代一代用生命守護的史實。對於我們神聖、高貴的來源,對於這一恆古不變的史實,我們唯有用生命中最深刻的理性去珍視她,用生命中最精誠的虔敬去守護她。

今天,多少人囿於唯物論、無神論、進化論的思維,甚至囿於黨文化的污染,而對歷史的源頭漸至淡忘。然而,我們知道,千古以來有一種情緒可以打動所有人的心,這種情緒叫做鄉愁,甚至是坐擁人間繁華之時,依然偶有一縷思歸的愁緒縈繞心頭。想來,在我們生命的長河中,有過太久遠的積澱,對上蒼的感恩,對回歸的渴望,早已成為生命中最刻骨的鄉愁,被造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記憶深處。中國人為何如此崇尚天人合一,因為那至高無上的天,才是我們的歸宿。

對此,我們會在後面各代各篇中,嚴謹地從歷史、文化之各層面採信而述,與大家分享。

二、「天」即是「神」,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根源與守護者。

一談到「神」、「上帝」,很多人會聯想到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中各自強調的唯一的「神」(God)的概念。其實中華民族是最敬神、愛神的民族。歷史上,從創世的盤古、造人的女媧、飛昇的大道、得道的真仙、修出三界的羅漢、大慈大悲的菩薩、普度眾生的佛陀,乃至天地山川、聖賢英魂,茫茫神州大地,可謂萬物有靈。生活中,中國人講頭上三尺有神靈,從生老病死、婚嫁姻緣、生兒育女、學業仕途、福祿運勢、吉凶成敗,事無鉅細,都有不同層次的神明在安排。神,無所不在。

何為神?在中國人的直觀印象中,神有著美好的、人的形象,這當然與女媧神按照自己的形象摶土造人直接相關。而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神傳漢字的文化鋪墊中,將神的涵義蘊藏在「神」字的結構中。

「神」( 金文)字左邊的「示」,象徵上天、神和天地陰陽之道對世間的點化、啟示。右邊的「申」,是「神」字的本字,在甲骨文是「」,在金文中是「」,在小篆中是「」;從漢字象形、會意的特質來看,是兩個相反相成、相生相化而又變化莫測的「人」(甲骨文,金文,,或小篆)的形象——源於神,模仿神像而造的人的形象。

此外,在「、、」與 之間,就象形而言,其神奇的聯繫顯而易見。這大概是本輪中華文明淵源與道家的一種微妙折射吧。那麼就「道」而言,其於傳統文化中有三重含義,其一是指道家所認識的宇宙本源、真理大道。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又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二是指被稱作「道」的神,如「陰陽不測之謂神」,「神也者,變化之極,妙萬物而為言,不可以形詰」等,都是從「神」的角度來描述「道」。其三,道還可以指遵照道家之理修煉的人。

總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中,天道與神造化了宇宙萬物,祂的形象和信息無處不在。

所以,傳統文化從來講究法天順道、敬神禮佛。即使是在重點強調人倫綱常的儒家,其前提也是敬天法祖、「畏天命」,把人間倫常奉為「天倫」。對祖宗最高的禮讚,則是以祭神的心態和儀式,祭祀和崇拜祖先的英魂——鬼神,將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解悟,在人倫綱常、禮義中對映演繹。

中國古人援理於天的文明脈絡,清晰可見。例如周朝採用的「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治理天下,就是三代版生動而制度化的「天人合一」之人文演繹。再如,歷朝歷代講究「天父地母」,也是道家的天道與陰陽之理,展現為儒家的人倫與孝道。又如,西漢大儒董仲舒,援道家、陰陽家的陰陽、五行生剋之論及戰國法家韓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拓展而成「三綱五常」學說,以及後世普遍尊奉的「天地君親師」,這些都是天理、天道在不同時期人文層面的演繹。正因為中國人將天理天道作為文明源頭,所以古人歷來把「逆天叛道」、「欺師滅祖」視作最不可饒恕的罪惡。

時至今日,中國人的思維體系中依然保留著對天、對神的記憶。所以,即使是再固執的人,口稱不信神佛,卻會在走投無路之時,發自內心地呼喊一個尊號:天!老天爺!即使是再狂妄的人,自謂天不怕地不怕,到了萬劫不復之境時,也一定會「認命」。

這個「天」,就是神,就是含義更廣大、豐富、深遠的神。

這個命,就是天命,上天所定之命。

典籍之中屢見不鮮的「上天」「昊天」「皇天」等等,就是高天之上,主宰天下的神明之義。茲列舉一二:

「敢昭告於上天神后,請罪有夏。」
「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

中國人日常口頭上念叨著的「天」,絕大多數時候,是指天道、天意、天數、天命、天機、天帝、天神、天界、天堂、天威、天位、天籟,等等。即使在指我們頭頂的這方層層無盡的、看得見摸不著的宇宙「天空」,對人而言,也永遠是神秘莫測。

因為人是天之造化,神之造化,所以人類與生俱來、最珍貴和不可改變的是天真,天良,天性,天賦,天倫……

《說文》云,「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天,永遠是人頭頂上那個「一」,那個老子說的「道生一」的一,「道法自然」的那個「法」生的「一」。最終,是那個高高在上昭示於人的「道」,那個最終衡定人的「法」。

古人云「天外有天」,則又「百姓日用而不知」地道出了一個莫大的天機:天是人的主宰,是神明,而且是無窮多層面、無窮多種類、有形或無形的、主宰人類的神明。用現代的說法,中華傳統自古就是「多神論」。這一認識較之其他民族或宗教,尤為深遠。

其他民族都尊奉他們傳世神話中的創世神,而偏執於某種宗教形式的人士,甚至會排斥其他的神明之說。事實上,不同的神創造了不同的人種和民族,傳下不同的對其相應神的信仰、修煉和教化的體系。所以對於那一個特定的民族或宗教而言,它的神明當然是唯一的。然而在中華神傳文化中,卻是眾神同在,天外有天的,於是中華神傳文化體系指向了諸神之上、諸天之外的更高層面。

人類往古以來有一共識,即萬物皆有一個共同本源,而中國人「天外有天」之說,則成為回溯萬物之源的路徑。自人類開始,層層上推,無邊的天宇蒼穹,一定有一位最高的天,最高的神,我們尊稱祂為「創世主」。祂主宰並造化了層層天、地、神、人及萬事萬物,而中國歷史各朝各代,各自所演繹的獨一無二的文化,正如諸天在人間的映射。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神的內涵如此博大精深,所以中國古人才於冥冥中順應天意,用含義廣大無邊的「天」來尊稱各自源頭的諸神明和層層高天之上最高的主宰——創世主。

所以,中國人一直尊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各家各派乃至各人,對天人合一的理念各有解讀。然而,綜而述之,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人要順合於天,人道要順合於天道、神意,最終則歸合於最高的天法,創世主的大道大法。

三、文化正義

文化,在現代人的概念中,是Culture的對應詞彙。這種對應始於日本學者。Culture的字源,有「耕作、培育」諸義。因而日本學人在其西化過程中,斷章取義地借用了中文古籍中的一些表述,將「文」與「化」二字聯用,作為和化漢字譯文詞語中Culture的專譯名詞。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當時的中國學人套用了這一翻譯而沿用下來。

最初作為Culture漢譯詞彙的「文化」,與「文明」(Civilization)同義,是一百多年前西方「人類學」的學者基於簡陋的進化論假說,對人類歷史上精神與物質產品表面的、描述性界定。

但是,如果用這種現代式的文化概念來描述和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由天文而人文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機理與浩繁的演繹過程,就顯得過於表面、單調而簡陋,甚至相去甚遠。

所以,我們有必要對「文化」一詞在中國傳統中的基本內涵做一個簡要梳理,釐清其所應該表達的豐富含義,以正視聽。

僅以「文」和「化」 兩個漢字本身所蘊含的豐富與博大的內涵而言,就是Culture所遠不能望及。冥冥之中,神傳漢文字的浩瀚之海,能融化人文成熟過程中的種種偏差、誤讀和簡陋。這一點,由於篇幅所限,我們暫不做展開。就請讀者稍微查閱一下通用的段注《說文解字》或《康熙字典》,與最新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或任何權威西文詞典略作對比,即可見其差別。有學者云,「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其所言「字」為漢字,其所解悟,誠為中肯。

漢文字源自神傳,是獨一無二的象形,表音,會意文字。在傳統上,「文」與「象」孿生而存在。文有天文、人文;象有天象、人間萬象。文是用來描述象的言說,象是用象形的文來教化天下,傳達真理大道,表達天心人意。這就應該是古人說的「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吧。

中華五千年的道統、法統,是以「內道外儒」為綱、以歷代各天朝異彩紛呈的展現和百家思想與實踐容匯其中,在洋洋大觀的歷史大戲的演繹過程中確立與成就。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說,人根本上是師法,或者說受教化於天地之法,及更為本源的自然大道的。

道家專述生生之道、陰陽生剋之理的《易》,歷來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其繫辭中有這樣幾段話:

一曰:「天生神物,聖人執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二曰:「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三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四曰:「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傚法之為坤,……陰陽不測之謂神。」

綜合起來,大意是說:神蹟直接顯現,或天道、神意通過陰陽生剋變化的天象顯現,謂之「天文」。

聖人秉承天命把這種天文明示、演示給人,成為人的思維方式、信仰、思想、行為,乃至最表面基本人倫、行止規範、典章制度等等,謂之「人文」。

觀摩和順應天文(天象),可以瞭解天意,以順應天道、天時和天象的變化;推行和學習人文,可以教化、成就天下眾生,生生不息而基奠成連綿不絕的文化傳統,成就各代文明。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史傳所言「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因為「天文」從此可以化為「人文」,人從此得受上天之系統教化,終有機會登上「天人合一」之大道,回天有望,怎能不天地驚而鬼神泣!

那麼,誰是聖人?

在中國文化中,「聖人」,是指神、佛、半神,或上天賦予異稟、有特殊使命的非凡之人。他們造其人文教化於人,如「聖」字所象示,是上能聽曉天命,下能指令眾生的王者。他們「神於天,聖於地」,如盤古、女媧、伏羲、神農等神和半神;如黃帝、堯、舜、禹、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那樣「受命於天」,開創一朝文化與歷史里程碑的偉大帝王;如老子、張三丰、釋迦牟尼等傳播修煉文化,以修煉之道演繹「天人合一」的聖者;亦如敬畏天命、推行道德人倫的孔子那樣的人文宗師。

鑑於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文化的根本源頭是天理至道,即神傳。文化,是上天與神的系統安排與教化過程及其成就與展現。其關鍵的功能和奠定的目的,在於成就「天人合一」的人文教化,使人最終能循之而找到真正能帶人返本歸真的道理、天法,成為明白、順應、同化於不同層面天理、大道的人。

如是,我們理解,文化應包含如下六個方面:

1. 天文化人,即天理、神意,神言神蹟的直接顯現,化育蒼生。如盤古創世,女媧摶土造人、別男女定婚姻;上天直接傳授《河圖》、《洛書》助大禹王治理洪水,教化天下;神直接傳授的道理、預言等所包含的天機;有道之士直接運用修煉中的神通(特異功能),或更接近人這一層的理,通過觀察天象、地理、水紋等而洞察其中蘊含的真象等等。

2. 聖人上法於天而造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伏羲造八卦,神農嚐百草,倉頡造字,文王衍周易等等。

3. 各代君王帶領其朝之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各層文化菁英,在人間系統演繹、成就各代文明與歷史教訓。聖明之君若堯、舜、禹,立大德而化天下之洪範;若始皇,開萬世帝業之原基;若唐太宗,創千古文化之頂峰……末世之君若桀、紂,演繹離天敗德之王朝覆滅;若隋煬帝,雖建樹諸多而呈驕矜,終見棄於天意人心……

4. 道、佛兩家修煉文化,得道成佛,不斷垂範人能修德成神的真實可能性及其種種修煉方式。

5. 歷朝歷代文明產品,即人文產品,包括:思想、宗教、文學、藝術、服飾、建築、民俗等等的流傳、積澱及其相關記載。這方面大抵在表面上與Culture和Civilization所要分類描述的內容類似,但內涵上仍然大相逕庭。

6. 歷代文明成就過程中的負面產品。由於「相生相剋」之理在宇宙成、住、壞、滅過程中的運化與制約,有陽就有陰,有正就有負,正邪並存而生,善惡同在而住。

各代人文產品中的糟粕,隨著歷史洪流而泥沙俱下,時至今日,更加敗壞為諸多遠遠偏離天道的變異觀念、行為和亂象。與此同時,也是上天藉此展示給人看:甚麼是邪、惡和變異。其中,尤以中共之「黨文化」最為邪惡。其作用在於系統毀壞中華傳統文化,破壞人對神的正信,摧毀人的道德觀念,最後把整個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推向逆天叛道的毀滅之境。《九評共產黨》和《解體黨文化》對此有系統專論,請參閱為盼。

此外,談到文化與文明,就免不了需要提及大家越來越熟悉、逐漸成為常識的「史前文化」,或曰「史前文明」。

所謂「史前文明」,簡而言之,現代考古和研究發現,地球上的文明出現並毀滅過多次。研究顯示,人類的文明歷史可以上溯到萬年,數十萬年,千萬年乃至數十億年前,比現代的通常認識要久遠得多,而且是以佛家所言「成、住、壞、滅」為過程、輪迴式的存在。

史前文明的探索和發現,一則,是對中國上古神話傳說和人類其他民族創世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的一種理性的印證。同時,也更加喚醒我們靈魂深處對祖祖輩輩如此守護這些傳說的感恩與敬意;二則,也促使人類看清達爾文進化論的荒謬與簡陋,更嚴肅地思考人類真正的來源,人類歷史及其如此反覆輪迴的意義所在。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在從宇宙創生以來,經歷了久遠的無數次史前文明反覆演繹,直至我們所處的這一輪上下五千年文明拉開序幕,又演繹至今,在這一場浩大的文明歷史過程中,「中國」二字,究竟意味著甚麼?

四、「中國」究竟意味著甚麼?

「國」的本義,是君王所在的都城,或諸侯的封邑。因而也有君王居此且教化其邦之義,並不是現代後起的「國家」(country或nation)概念。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在《尚書》《詩經》《左傳》諸多古籍文獻中,中國亦稱為「中原」「中土」「神州」「華夏」「諸夏」等。雖然現代考古研究發現,「中國」字樣的出現可追溯到西周初期的「何尊銘文」,但「中國」這個字彙與概念的存在,正如在史前文明一節所談到的,應該比周朝悠遠得多。

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以人文初祖黃帝為開端,大唐太宗朝爲頂峰,兩宋圓熟而衰,至清末而式微。歷朝歷代,興衰往替,都以其獨特的輝煌與美,演繹其所承之天命,以不同的風骨與姿態演煉其德行教化,最終成就其獨一無二的絢爛文明。

貫穿其中,「中國」,是一個不同天朝在中土次第上演,由天文而人文,化成其各朝天下的龐大生命過程。法天向道,順命愛人,敬神禮佛,修德向善,始終是這五千年在興衰往替,成、住、壞、滅過程中反覆演煉的主題。極目遠眺,本輪五千年文明之前的所有史前文明,何嘗不是一個更龐大深遠的生命過程,何嘗不是在演煉這同樣的主題!

在這過往的浩大、生命般新陳代謝過程中,上蒼一直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安排、眷顧乃至及時警示著沉浸在精彩演繹中的人們:從盤古女媧創世造人,三皇五帝以大神通、大德行開創、締造人文,三代聖王以道德、敬神、禮樂而教化天下,到歷代屢見不鮮的聖王、聖賢神言神蹟,天、地、人諸多異象的點化與警示,諸系統預言蚌中藏珠的提醒,佛道兩家修煉成神的系統演練和展示,再到各代儒家及其他百家基於法天敬祖而傳下的豐富的人文教化……無時不處,都在昭示著上天對人世間洪大、系統的安排、教化與呵護,一步步鋪墊著「天人合一」的博大內涵,鑄造人最終藉以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基本涵養和能力。

其根本目的和意義,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再深思。

直到近百年來,巨大文明過程因宇宙相生相剋、成住壞滅之理,沉積而生的文明垃圾、廢物、毒素集結而育的怪胎—— 共產幽靈,附體中共而竊中原神器,稱「國」自居而實行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毀斷。從此,中國之道統、法統不再,神氣不彰。五千年歷史生命大輪迴,就此走到了「滅」的邊緣。更加久遠的中華與人類無數史前文明那浩大的生命過程,也同隨神州一道,走到了今天。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有著上天和深厚歷史文化所賦予的信心、勇氣和力量:中華歷史文化那浩大生命的重生與復興,以及其所引領的整個人類歷史文化的重生與復興,必將勢不可擋。或許正如同古老傳說 「鳳凰涅槃」中所描述的那樣,就在今天,就在此時,那重生與復興,已然在創世主的浩蕩洪恩下,於最寂靜的天籟中磅礴地開啟。

觀史到此,有一個問題值得每一個人深思:歷史的今天,我們能否有機會衝破「成、住、壞、滅」的輪迴圏,跳出「滅」的過往宿命而得以與天地同在,生生不息?這,是一個問題,關乎每一個人的根本問題。

五、史觀與觀史

歷史是一尊寶鑑,能照見過往大千之萬象,也能照見我們自己的眼界和靈魂。

古人云「彰往察來」。讀史的主要目地之一,正在於看清我們的來處,釐清當下的由來與情狀,更在於探明未來的選擇和我們的走向。

讀史,學史,治史,修史,在於如何觀史。

觀,是在把握全局、整體的同時,還需要卓然的洞見,也就是古人說的「識」。然而見識之有大小、洪微,洞見之有廣狹、深淺。

關鍵在於觀者的心胸:一則,對天、對神的正信與敬順;二則,對古人的德信與誠意;三則,謙卑、開放的胸懷,中正、理性而嚴謹的態度與作爲。

任何人觀史,一定有其基點、角度和時空層面。或曰,一定有一個史觀,或偏單一,或偏混雜,唯難於中正。所謂中者,不偏頗;所謂正者,敬順天道。

古往今來,過往史觀不可謂不多。究其基點而析其大概,大抵可分為如下四類基本史觀:

1. 基於傳統的天道人倫之史觀:這是中國古代通行的一類史觀。其特點是敬天順命,敬道禮佛,法天崇祖,恪守中庸之道與仁、義、禮、智、信等人倫禮義。西漢以降,其流變是以《春秋》爲宗,以禮義爲規範,寓褒貶、別善惡,行人倫教化為本的歷史觀

2. 基於神的大審判之史觀:西方傳統的一神論和神的最終審判信仰基礎上的歷史觀。西方正教,如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均持此類史觀。這是傳統西方的主流史觀。

3. 基於進化論之史觀:總體上來看,這大抵是以進化論為基本思想框架,以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為主體意識形態的一類史觀,近一百五十年來,在對現代科學走入偏執的變異思想的催化下,成為流行史觀。其實質是不同程度的反神、無神、物化與變異人,最終導向毀滅的一類歷史觀。

4. 基於黨文化之史觀:是集共產黨一黨專政論、反神論、無神論、辯證唯物論、進化論、階級鬥爭論等等人類歷史上諸說之惡混雜集成。其實質是反神、暴力(辯證唯物論)與謊言(唯物辯證法),協力系統性地毀壞中國傳統文化,毀壞人信神的根基,最後達到毀滅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反神、反文化 、反人類的邪惡史觀。

我們所持的是神傳文化史觀,這一觀史的基點是天人合一的神傳文化。即:中國的歷史,是神傳文化的歷史,是上天有序安排、教化人的過程,是上蒼賦予世人相應的文化內涵與能力,使之得以走向天人合一、回歸於神的歷史。

我們以虔敬、中正、開放、理性的心態,勇於超越自我、面向現實與未來的誠意,觀中國文化歷史的正面與光明的展現,從正面汲取歷史上負面演繹的教訓,體悟和感恩上蒼慈悲的安排。

我們希望藉此史觀而觀史,回歸我們生命深處的天真,回歸對上天的虔敬和感恩,回歸五千年輝煌傳統文化涵養的同時,堂堂正正地做回一個有神傳文化內涵的人,尋見真正實踐天人合一的通天大道,進而,有幸做回創世主的子民。

這,就是我們的神傳文化史觀。

誠摯地歡迎大家與我們一道,從神傳文化的觀點,觀歷史,觀當下,觀未來;走過歷史,走過當下,走向未來。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編輯部
丙申年九月十五日(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五日)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正述》編輯部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Contact Us for Expert Chinese Education

Have questions about ou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lasses? Interested in scheduling a consultation with one of our expert teachers? Fill out the form below, and we'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Contact Us